“对于城里的孩子,家长也是老师;但对于农村孩子,老师也是家长”
下午3点半后的吉花小学校园,并不是静悄悄的。
“3点半,正是农村下地干活的黄金时间,如果这个时候就放学,家长哪有时间来接孩子,孩子在路上的安全谁来保证?”孙文娇说,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把下午3点半到4点半的这段时间定为社团活动时间,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如今,吉花小学共设立荷文化主题研讨、篮球、足球、百灵鸟合唱等多个校级社团,不少老师也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成立巧手之家、小主持人、小话剧团等近20个社团小组。学校在每学期初统一制定“社团活动安排表”,努力实现每一位教师都能带团,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如果有学生对这些社团小组都不感兴趣咋办?孙文娇介绍:“要么组织到图书室看书,要么就由老师带着学生制作玩具,滚铁环、打陀螺、做游戏。”“放假时间长了,还会想回学校呢。”六年级的郭芊妤喜欢足球、篮球和十字绣,每天的课外活动非常丰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是为了促进教学,更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这样也才能让孩子们更喜欢校园。”孙文娇说,“学校不仅仅是校园,更是家园。对于城里的孩子,家长也是老师。但对于农村孩子,老师也是家长。”学校每周都安排3名老师在校值守,与住校的学生同吃同住同玩,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管教。
虽然现在农村山区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城区小学已无明显差异,但整体来说,农村学生在书本知识和考试成绩上依然明显弱于城区学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位。”孙文娇坦言,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但是在农村地区,家长一天到晚要么外出务工,要么忙于农活,再加上部分家长本身的知识水平也不高,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
“减负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很难达到目的,还需要家长的支持与积极配合。”孙文娇说,下一步要不断探索和家长的沟通、联动机制。(人民日报杨文明 李发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