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从6月下旬开始,另一波新增供应潮来袭,随着厦门各个区域楼市新盘的陆续放量,楼市竞争格局也从之前局部片区的竞争进入几大片区分足鼎立局面。随着区域楼市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客源抢夺战更加白热化,在此情况下,不少开发商定价策略更趋谨慎。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楼市博弈的深入,下半年不排除部分楼盘为抢客源而放低身段降价的局面,楼市后市销售不容乐观。
各区域多新盘 陆续亮相
或加推新房源,或举行新品发布会,从6月开始,厦门各大区域楼市开始进入集中推盘的阶段。
6月10日,建发·半山御景低调开盘。据坊间传言,该项目首推300多套房源当天便认购近八成,成为6月新盘热销典范。除了半山御景项目,包括中铁海曦、大洲·国际龙郡、万泰东方、源昌·宝墅湾、特房五缘新座等新盘则已经蓄势待发,即将进入正式销售阶段。
在翔安,6月15日,位于马巷内的黎安小镇举行新品发布会,宣布项目将于7月上旬正式开盘,拉开了翔安区域楼市供应序幕。除了黎安小镇外,首开领翔国际也即将举行新品发布会,项目开盘在即。据悉,联合博学园也于7月正式面市销售。从新盘总规模上来看,下半年翔安新盘放量超120万平方米,除了新盘放量庞大,目前仍在售的中骏蓝湾尚都、特房美地雅登、特房锦绣祥安、国贸金门湾仍有较大的存量。
在海沧区域,位于海沧大桥西引桥第一站的三远1号公馆营销中心现已开放,目前该项目已排上开盘时间表,同样位于海沧沿海的50万总建大盘禹洲尊海也将于7月开始陆续释放房源。
在集美,更多的新盘让该区域开发商丝毫不敢懈怠。联发杏林湾1号、万科金域华府、中航城国际社区、水晶湖郡等新盘从5月开始次第开盘,新房源供应贯穿下半年,使得该片区成为楼市竞争最为激烈的区域。
从新盘规模总建看,岛内潜在盘量超200万平方米,而集美片区的潜在盘量则超400万平方米,环东海域片区潜在盘量超200万平方米,翔安片区超100万平方米……厦门楼市潜在盘量近千万平方米。
新房供应一时骤然放大,再考虑到更为苛刻的宏观调控导致更为萎缩的购房需求,2011年下半年厦门楼市负重前行已是注定。
区域争夺客源 更趋激烈
伴随着新盘的陆续上市,同一片区内的新盘对客户的争抢,开始变得更加激烈。以企业品牌和产品优势正成为购房者选择房源的一种标准。
以同一区域内的建发半山御景和宝嘉誉峰之争为例,宝嘉誉峰首批推出房源每平方米起价约20000元,每平方米均价约24000元,而晚于宝嘉誉峰开盘的精装房建发半山御景开盘起价25000元/平方米,均价约28000元/平方米,其中精装标准为每平方米5000元,剔除精装房部分价格,两个项目价格不相上下。
这种同一片区定价策略几近相同争夺客源的现象在其他区域中同样可见。在集美,万科·金域华府二期与联发·杏林湾一号之争陷入胶着,凭借自身国内房地产开发龙头的品牌号召力,万科·金域华府二期以精装房、均价约12000元/平方米争抢客源,给本地品牌房企联发集团在销售上造成一定的压力。而同处杏林湾区域的超级大盘水晶湖郡与中航城国际社区同样将面临着狭路相逢的场景;在翔安,明发·半岛祥湾与联合博学园因为彼此挨得太近而面临争夺客源的竞争。在产品品质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似乎有效的解决之道就是在对手还未面市前迅速走量。据了解,明发·半岛祥湾在6月11日加推新房源后,已经开始着手准备7月份推出两栋2#、3#楼,均以中小户型为主。
厦门新润朋行行销顾问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孙奕宏表示,随着下半年各个区域新盘陆续推出,各区域楼市销售压力可想而知,特别在当前楼市需求仍较为萎缩情况下,开发商在争夺客源上,除了本身产品的性价比外,价格已经成为关键因素,也不排除一些小盘因为竞争缘故而带头降价可能。
博弈深入 后市不乐观
而尽管当下市场部分楼盘表现不错,比如岛内频频出现一些高端楼盘热销场景,在岛外,住宅莲花尚院、杏林湾1号等新盘同样受到刚需购房者热捧。但随着楼市博弈的深入,一方面楼市供应放量,另一方面是受新政影响,购房需求大幅萎缩,2011年厦门楼市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以及受政策、宏观经济影响而可能增加的楼市风险,都客观上迫使厦门开发商要加快速度快跑。
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对后市走势看法颇为谨慎。在他们看来,近期热销的高端盘都有着特殊的原因,并不能代表厦门市场整体回暖。随着下半年厦门楼市的持续放量,厦门楼市推盘高潮一波又一波,但需求仍受调控抑制。正是基于后市的判断,开发商在定价上似乎越来越谨慎,楼市向下预期愈发明显。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戴亦一日前就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在调控下的形势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房价在下半年还是有下跌的预期。戴亦一认为,房价在今年下半年就全国总体格局而言,只要有实行限购令的城市,房价下调的压力非常大。这是因为,首先,今年整体的宏观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变化;第二,房地产产业政策效应正逐步释放;第三,购房者对房价的预期正产生变化。特别是在资金持续紧缩的情况下,开发商下半年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最终出现部分城市房价下降的可能。(本网记者 陈振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