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社区康复站 设备崭新无人问津

□“残疾人健身 要‘约法三章’?”追踪


临江街道残疾人康复站无人问津,设备还是崭新的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残疾人该到何处健身康复?这是一个难以面对的问题。

  残疾大学生小苏在健身馆办了张年卡,想锻炼肌肉萎缩的右小腿,可半个月后,健身馆却“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不让小苏健身,除非事先“约法三章”。

  一方面,部分商业机构害怕承担风险拒绝残疾人前来健身,另一方面,记者调查发现,泉州市区多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设有残疾人康复站,但复健设施基本都处于闲置状态,相关负责人直言,“这些设施已经成为了形式”。

健身馆:
不敢收残疾人会员

  在8月26日的采访中,中港城健身俱乐部的店长水先生曾提出,“我们拒绝小苏的原因,相信其他健身馆也会理解。”之所以最初明知小苏脚部有残疾还为他办了年卡,是因为当时不知道“他残疾的程度那么严重”。

  为此,记者致电市区4家健身馆。工作人员均表示,自家的健身馆“不敢收残疾人为会员”。其中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并不歧视残疾人,但健身是个‘纯体力活’,这正是残疾人的弱项,我们能力有限,无法给出这方面的指导”。而当记者询问,是否能聘请专人指导残疾人健身时,该工作人员表示,“这种想法不太现实”。

康复站:
成立2年无人问津

  据了解,泉州市区多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都设有残疾人康复站,配有较为齐全的残疾人复健设施,但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临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的苏医生介绍,该中心残疾人康复站的设施主要有三大类,恢复肌力的、辅助行走的和帮助锻炼精细操作能力的,既有拉力器等简单的锻炼设施,也有昂贵的跑步机和骑行设备等。虽然康复站的钥匙一直由康复科的值班医生拿着,却“从未有残疾人到中心要我们开康复站的门进去锻炼,设施到现在都还是崭新的”。

  清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阮院长也表示,中心内的残疾人康复站一直无人问津。

  东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蔡院长则说,市区各康复站的设施都是2009年左右添置的,“设施刚到时,社区卫生办曾组织了一些残疾人来锻炼。之后虽然我们一直欢迎残疾朋友们来锻炼,但却一直没有人,这些复健设施实际已经成为了一种形式”。

  位于泉州市残联内的残疾人复健设施使用率同样不高,市残联康复部主任郭灿辉称,“常有残疾人来使用这些设施,但人数很少”。

康复医生:
指导复健心中没底

  不过,苏医生在介绍残疾人康复站设施闲置情况时,同样提及,自己作为康复科医生,对指导残疾人进行复健“心中没底”。

  苏医生说,在医学中,康复和复健是两个不同的范畴,自己的专业所学内容包括了按摩、推拿、针灸等,这与帮助残疾人复健是不同的概念。“比如残疾人要恢复小腿肌力,我虽然知道怎样的动作有所帮助,但是却无法给予更加系统性的指导。”

  苏医生认为,作为基层医疗机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都掌握丰富的复健知识并不现实。

残联:
建议加大宣传
避免形象工程

  为什么残疾人不到社区康复站去健身呢?

  上文提到的小苏认为,他想过正常人的生活,所以才选择正常人去的健身馆。“残疾人并不是弱势群体,我们是被弱势的。虽然一些人身体有缺陷,但我们的内心是健全的。锻炼、复健,是我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坚强地生存,却无法快意地享受生活,因为那一层层障碍。”小苏说,他们不想被人区分。

  而泉州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认为,残疾人不愿去社区康复站健身,一方面是因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另一方面,康复站并不是每个社区都有,残疾人对康复站的分布情况并不清楚。

  他建议,社区康复站应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残疾人前来健身,不要让崭新的设备闲置,否则,这就成了形象工程。(见习记者 涂传之 本网记者 吕波 实习生 欧阳海舟 文/图)

分享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