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学子档案 “我要帮更多穷孩子走出大山”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他们是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他们是胸怀理想的青春少年。他们的理想或许普通,又或许充满着豪情壮志。但正是这些理想,成为他们从贫困生活的现实中突围的动力,让他们考上了大学。而您,是否愿意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让他们朝着自己的理想更近一点;让像叶炜这样的,立志成为教师、帮助更多穷孩子走出大山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他们人生中的奇迹?

“让他们也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

学子档案32

姓名:叶炜

籍贯:洛江区双阳街道前洋社区

高考成绩:547分(理科)

毕业学校:城东中学

录取院校:江西师范大学

  在前洋社区,一条狭窄沙石路的尽头,是一座低矮的石头房,已经破旧不堪,这就是叶炜的家。村民们说,这座石头房起码有40年的历史了,此前是双阳大队的仓库。之后,当地政府为照顾困难户,就低价转让给叶家,用作住房。

  在这个屋檐下,叶炜和小自己两岁的弟弟与父亲相依为命。而叶炜的母亲,在叶炜5岁那年,因白血病不幸去世。

  叶炜的父亲早年当过兵,在上士衔上退伍,娶妻生子后,一直在洛江一带打工讨生活,先后在各家陶瓷厂和纺织厂工作。他做过小工,也当过保安,每月收入不过1000多元。早年,为给妻子治病,叶先生掏空家中的积蓄,至今还有上万元的债未还。

  村里人都知道,这些年叶家过得不容易。这座石头房,看起来宽绰,屋里也有电冰箱、消毒柜和微波炉,但这些电器都是好心人送的。

  每当开学时,叶炜和弟弟总是班上最后交齐学费的一个,尽管如此,可叶先生从未有过让两个孩子放弃学业的念头。因为,在他的账本中,始终记着这样一个等式:读书=脱贫。而两兄弟的成绩也一直让他感到满意。

  今年,叶炜如愿考入自己心仪的江西师范大学,父亲希望儿子“在大学期间,再接再厉,成为拔尖的人才”。而叶炜则盼望,学业有成后,成为一名教师,“帮助更多的、像我一样的穷孩子走出村子,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

“找份理想的工作,让爸妈过得更好”


学子档案33

姓名:钟敏珍

籍贯:安溪县官桥镇善坛村

高考成绩:564分(理科)

毕业学校:铭选中学

录取院校:福建工程学院

  敏珍的父亲说,高考那天,女儿给他打电话,让他保证,别去学校接她。对此,懂事的敏珍是这样说的:“其实,那天我看到好多同学的家长都来了,自己觉得缺少了什么。但我怕爸爸来回太辛苦,所以让他保证。”

  敏珍的父亲说,敏珍身体一直不好,经常感冒发烧。高三时,敏珍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有一次晚自习,她在教室里晕倒了,还出动了救护车。今年高考前两天,敏珍发了高烧,因为太难受了,她才打电话告诉父亲。本不想回家的,在父亲再三坚持下,她才回家看病。刚刚退烧,敏珍就上了考场。因此,她这次考试的成绩并不理想。说到这里,敏珍眼里充满了遗憾。

  敏珍还有一个哥哥,在福州上大学。一家四口的生计,全靠父母卖馒头维持。每天凌晨三四点,母亲起床和面、蒸馒头,天一亮,父亲就骑上摩托车,装上蒸好的馒头,绕着镇子,一路叫卖。敏珍说,父亲原本在采石场打工,后来腰椎受伤,还因肺病动了手术,欠下不少债,也再难干重活,才跟母亲一起卖馒头。

  “我的手可巧了”,被问到会不会帮父母的忙时,敏珍有些调皮地炫耀起来。她边比划着捏面的手势,边说,自己从小就会帮妈妈做包子。谈到毕业后的发展,敏珍说,她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让爸妈过得更好。

“一定要努力学习,让知识改变命运”


学子档案34

姓名:王锦平

籍贯:泉港区南埔镇沙格村

高考成绩:527分(理科)

毕业学校:泉港五中

录取院校:福建工程学院

  正午的阳光直照在沙格村王锦平家的院子里。日光下,满地的海蛎壳闪闪发光。一早就出去捡海蛎,然后一勺一勺将海蛎肉挖出来,装成瓶到市场上卖,这就是锦平母亲的工作。而锦平的父亲更是辛苦。这些年来,他一直奔波于各个采石场,收入不稳定。

  夫妻俩微薄的收入,上要赡养年迈老母,下要供两个儿子读书,显得捉襟见肘。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初三那年,锦平就有了第一次打工的经历。那年暑假,他到市区一家包袋厂做零工。起早贪黑,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让他疲惫不堪。从那时起,锦平就在心里默默许下诺言,一定要努力学习,让知识改变命运。

  上高中后,锦平的成绩不算太突出,他甚至有过放弃学业的念头。但经老师和父母的激励劝导,他终于还是重拾了信心。此后,性格内敛的锦平不断钻研,并在数学和物理两科上取得优秀的成绩,曾多次在校级比赛上获奖。

  父亲长年在外风餐露宿的打工生活,以及自己疲惫不堪的打工经历,让锦平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他默默规划着毕业后的生活,“就业压力大,工作不好找。与其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

爱心捐款方式

  您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捐助寒门学子。您的一点心意,或许将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

  一、邮局汇款

  收款人: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阳光助学行动小组

  收款人地址:泉州市泉秀街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15楼助学组 邮编362000

  请在备注栏内,注明想要捐助的学生。

  二、银行转账

  海都爱心助学账号:6228480682908796910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泉州市分行营业部

  户名:谢亚敏(本网工作人员)

  银行转账后,请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告知我们您想捐助的寒门学子。

  本网将对捐助者一一登记,并在网上或报纸上公布。爱心助学款将在高考录取结果出来后,转交给受助学生。对没有指定捐助对象的爱心款项,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捐给需要帮助的贫困学子,捐助金额没有限制。(本网记者 韩影 陈邵珣 黄谨 见习记者 黄启鹏 实习生 王伊莉)

分享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