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闽南语?普通话?泉州木偶说什么话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不说闽南语的木偶剧还是不是泉州木偶?

  为了这个问题,海角五号(http://www.ihaij.com)/观点PK台的网友们闹腾了好几天。这事儿源起自一则新闻:泉州市木偶剧团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办首届提线木偶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要求普通话标准(本报8月9日A32版曾作报道)。有网友不乐意了,说这是舍本逐末,失了自己的底线。也有网友觉得这是创新、发展,应当支持。两帮人在论坛上你一言我一句,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眼看着网友们就要掐起架来,记者赶紧请了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来“救火”。提线木偶本科生不说闽南语,忘本还是求发展,且看王团长怎么说。

反方:木偶剧不说闽南语 忘本!

  “琉瑭戴是好貨”:要求普通话标准,那以后木偶戏是要脱离泉州?脱离闽南文化?那样木偶戏还是木偶戏吗?

  “有閒來坐”:放弃闽南语,就是舍本逐末,请在做任何创新时保住底线。

  “有閒來坐”:什么是创新?那种讲普通话讲英语的所谓木偶戏,是不是还要挂上“泉州木偶”的名号?

  “一無所有我的天空”:南音之所以迷人,正是因为它的古老、传统、坚韧。泉州木偶早就有它文化语言地域属性,形式可以稍加变化,但本质不能变,闽南语就是它至关重要的本质属性。一个戏种发展到要改变自己原有的语言系统去迎合观众,那这个戏种要么就是要灭亡,要么就是对自身极其不自信。

正方:适应市场求发展 创新!

  “Hannah-OwO-”:提线木偶戏难道不可以在保有原来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吗?不能适当地用普通话吗?不融入新元素如何发展?

  “Hannah-OwO-”:创新就是在原有的传统剧种上创作出新的形势的剧种!现在很多外地观众听不懂闽南语,多种语言演绎,满足不同的观众不同的需求,要求普通话标准也无妨。

  “Hannah-OwO-”:为什么不叫?黄奕缺的《驯猴》一句台词都没有不也是泉州提线木偶吗?

  “MR断流”:两条路都要走吧,旧的剧目要保留传统,要学好。新的东西要发展,让观众看得清楚和明白。一个剧种的生存发展得适应市场的需求。要求普通话标准,无疑是想把市场扩大,拓展演出空间。木偶戏不只代表泉州,也代表着中国,将要走向世界!

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
融汇两种语言 不忘本地走下去

   剧团出去演出,外地观众听不懂台词,表演者和观众形成不了很好的互动,这个问题已经困扰剧组40多年了。此次招生要求普通话标准,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血液的加入,能拓展剧团的演出空间,适应外地市场,同时,也有利于带动“老将”说普通话,提高整体的普通话、外语水平。

  确实,这25名新生并不会学习闽南语,但他们只是对木偶剧团的一个补充。剧团现有成员除去离退休的20多人外,还有50人,25位新人不足全员的三分之一,剧团的中流砥柱仍是那些原汁原味的艺术家。也就是说,只有部分木偶剧是用普通话表演的,闽南话表演仍是根本、是精髓。

  之所以在上海办学,除了这座国际大都市有着兼收并蓄的文化氛围外,泉州本地生源枯竭也是一大关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王景贤已在心中画出了一张宏伟蓝图。倘若能得到本地教育部门的支持,在开设提线木偶本科专业的同时,还将会实行“八年一贯”制:招收泉州本地小学毕业生,在接下来的8年内,不但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习提线木偶剧的知识,把他们培养成精通闽南话、普通话、外语的提线木偶传承人。

  泉州提线木偶剧在未来的发展中会一直坚守“立足传统,扎根地方;放眼全国,胸怀全球”的信念,不忘本地走下去。(海都网记者 魏珊实习生 翁萍萍)

分享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