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12万元,这本来是王文亏的儿女要给他办80大寿的,可他把这笔钱捐给晋江青阳平山小学盖楼。在他的倡议下,社区的居民、华侨慷慨解囊,目前已捐款208万元。
王文亏曾在平山小学上学,后来当了10年校长。捐出这笔钱,他觉得是应当的,“我希望能为学校的建设尽点微薄之力,也希望能带头移风易俗,逐渐改变办寿礼铺张浪费的习惯”。
给父亲做80大寿儿女凑12万
早在1946年,王文亏就在平山小学读书。1986年,他当上平山小学的校长,一待就是10年。而今,他退休在家,仍然很关心母校的发展,曾多次募资支援。
下个月初,王文亏就79岁了。按当地习俗,80岁大寿要从79岁就开始做,连续做2年,一般花费得十几二十万,有钱人家甚至要花几十万上百万。王文亏有三个子女,大儿子在厦门工作,二儿子和小女儿都在菲律宾做生意。几个月前,子女们就凑了12万,打算给老父亲办一个体面的寿礼。
学校盖楼缺钱慷慨捐出寿礼钱
不久前,平山小学筹建教学综合楼,预期资金需要340多万。现任校长李淑美找到他,希望能帮忙呼吁华侨、乡贤捐资助学。
“寿礼可以不做,但学校不能不办。”知道学校的办学困境,王文亏当即拍板,把做寿礼的12万块钱捐赠给母校。“现在的寿礼办得过于铺张浪费。不如省下来助学。”他认为,自己捐赠的12万块钱,数额虽然不多,但希望能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呼吁更多的人捐资助学。
受他的倡议,平山小学周边社区居民、海外华侨都踊跃捐资。现任校长李淑美说,现在捐款已达208万,其中社区捐100万,华侨捐108万。对于王文亏的首倡义举,李淑美说,老校长退休工资也才两三千,捐资12万,实属不易。
15年求学任教想为母校多作贡献
由于家庭贫困,王文亏较迟入学,插班读二年级。在班里,他的年龄比同学大,学习基础也比同学差。可凭着一股拼劲,考试成绩年年都名列前茅。小学六年级时,家里经济再度窘困,求学难以继续,王文亏休学半年。在这半年里,年仅16岁的他被学校聘为义务教员,教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程。在当时,这一度被传为佳话。
1987年,也就是王文亏调回平山小学当校长的第二年,打破了中考连续八年无缘晋江一中高中部的窘境。从1986年上任到1996年离任,学校学生数量由200多人上升到400多人。
“小时候在这里读书,到工作后在这里任教,我在平山小学待了15年,都跟自己家一样。”王文亏说,自己为母校作贡献,是应该的。(本网记者 庄奕烨通讯员 林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