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法理财:银行定存
刘先生生活在一座三线中等城市,他当教师的父母都是保守型投资者,担忧风险,只相信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所以多年来一直只存钱,不做别的投资,稳稳地拿着利息收入,觉得特安心。每次定期存款到期后,如果没有大的支出计划,他们都会连本带息,再加上新增的工资收入或者其他收入,一并存进去,这样,滚动存储,家庭总资产也在不断增加。多年下来,也有了40多万元的积蓄。
新法理财:多元投资
刘先生因为接触的信息多,用投资促使财富升值的愿望比父辈强烈,因而自2006年开始投资理财。他投资的股票、基金,在2007年的大牛市下,收益率远远高于其父辈。然而,因为听信权威人士关于市场还会震荡向上的预测,也因为自己的贪婪,他没有及时锁定收益;而且在指数一路狂跌时,他抱着“股市会很快重拾升势”的幻想,等待着股市回暖,没有果断离市止损,结果综合损失(抵消前期收益后)达到40%。虽然进入2009年,股市又有一定回升,但总体仍有14%左右的亏损,没能保住本。
接着是2010年的股市阴跌。他赎回部分基金,转战网上贵金属市场,在白银上升势头正旺的时候,炒作纸白银,赚取了48%的收益。在市场一片看涨的消息面和可喜的收益率激励下,他一直保持了一个较高的仓位。然而让他十分痛心的是:今年5月初,白银突然狂泄,他没有去认真探究白银急跌的外部因素,而是认为机会到了,过早过急地抢反弹,分别以9.88元、9.38元、9.18元、8.98元的价位共买入了20000克纸白银,结果账面浮亏达到近3万元。
理财心得
经历了这些年理财市场的大浪冲击,资金被侵蚀掉,再看看父辈的在他眼里不算理财的家庭资产积累结果,刘先生几分懊丧、几分理性地悟出:其实,不管哪种方式理财,都自有其优劣。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自己的理财方法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收益颇丰,遇到市场行情低迷的时候,风险增大。父母的做法虽然财富增长慢,但稳妥。他们的方法也遵循了理财市场的三大原理,有着最原始、最质朴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父母的做法利用了复利原理,在银行存款上进行滚动投入,享受复利。同时,父母坚持了谨慎投资原则,他们担忧风险,不考虑别的理财产品,尽管保守了一些,但他们的做法是以保值为根本,以风险防范为大前提的,股市的深幅下挫、“基场”的一片哀声、白银的一夜狂跌、收藏品市场的赝品泛滥……都与他们无关,他们没有因此受伤,也没有因此影响到身心健康,他们在一个相对稳定和封闭的市场中,活得安宁和惬意。另外父辈的做法,其实也顺应了国家在不同时段的经济政策。在物价上涨、国家调高利息的时候,他们保持较高额度的存款;在通货紧缩,国家鼓励消费的时候,他们将部分存款支取出来购买大宗消费品,享受了不少补贴优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