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限购变限价 是不是假调控?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进入9月,房价上涨较快的辽宁丹东、广东韶关等二三线城市先后出台政策,限制房价过快上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今年1至7月,丹东是全国房价涨幅最快的城市之一。而韶关市房协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韶关市区成交楼房均价为4864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5.9%;7月房价涨幅超过了台州。后者在二三线城市中率先推出限购令。

  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列入新增限购城市名单的5项建议,丹东和韶关目前的情况似乎更符合“限购”的要求。

一问:

为什么要限价

  进入9月,由于房价上涨较快,辽宁丹东、广东韶关先后推出限价令。这是继浙江台州推出限购令之后,二三线城市楼市调控的新动向。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丹东是全国房价涨幅最快的城市之一;其中,有4个月单月同比涨幅位居全国70个大中城市首位。目前,丹东鸭绿江边的好位置房子最高报价已超过1万元/平方米。

  快速上涨的房价显然让当地感觉到了压力。9月5日,丹东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价格调控工作的通知》,并宣布从即日起实行。

  根据通知精神,已批准预售的分期开发项目,在通知下发后又申请办理该地块新的商品房预售许可,销售均价不得高于该项目原均价。通知下发后申请预售许可的新建项目,均价不得高于同地段同类商品房销售均价。

  无独有偶,近日广东省韶关市政府也发布了《关于采取措施稳定新建住房价格的通知》。根据通知,从9月18日起,韶关商品房将实施限价销售。
韶关限价的背景,也是当地房价过快上涨。韶关市房协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韶关市区成交楼房均价为4864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5.9%;7月房价涨幅超过了二三线城市中首个出台限购令的台州。

二问:

为什么不限购

  按照丹东和韶关近期房价走势,对比住房城乡建设部二三线城市限购标准,丹东、韶关这样的城市显然应该在限购之列。

  那么,他们为什么不限购?选择限价,是不是对限购的逃避?限价与限购之间,有什么微妙的区别?

  业内人士认为,地方政府采用限价代替限购的好处是,通过价格管制的手段,能直接抑制住房价格的上涨,使房价统计数据出现停涨甚至下降,在房价涨幅榜上的排位也能迅速下滑。这样,地方政府能比较容易地完成年初制定的调控目标,降低被要求限购和问责的压力。

  “显然,大多数地方政府是不愿意限购的。”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指出,限购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尤其会降低地方土地财政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的其他财税收入,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对一些二三线城市而言,地方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仍然很强,限购的影响会更明显。

  “按照国务院提出的要求,房地产调控、稳定房价,由省级政府负总责,市级政府负责落实。最后确定哪些二三线城市要纳入限购范围,由地方政府来决定,这也是合理的。”朱中一表示,通过限购措施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的方向是正确的,在具体制定政策时,应当分析是哪些原因导致这些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如果是因为投资炒房的需求增加,应该坚决进行限购。

  丹东和韶关都认为,目前购房需求主要来自本地需求,外来投资、投机需求不多,这是舍限购取限价的重要原因。

  以丹东为例,据分析,外地购房者占比仅为10%,主要来自省内和东北其他两省,炒房者并不多。一旦限购,“对当地的购房需求及房地产的伤害将非常大,所以选择了更为温和的限价”。

三问:

是不是假调控

  从本质上讲,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房地产调控的动力和愿望。从已经出台的各项措施看,一线城市政策执行往往比较严格,但二三线城市相对比较宽松。尤其是限购,在执行过程中有不少擦边球可以打。在这种情况下,比限购更温和的限价措施,也有可能走样。

  “到最后,限价很有可能变成最高价,一些本来卖不到这个价钱的项目,也有可能主动向这个限价的水平靠拢,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就会出严重问题。”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该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城市提出当地投资投机需求不多,应该保护本地居民购买二套房、三套房的需求。“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一个家庭要买三套房子,不是投资投机是什么?”还有城市提出当地市场供应充足,本地居民购房不受房价上涨的影响。“如果真的供大于求,为什么房价上涨会这么快?种种借口,显然是地方在考虑自身的利益。”

  对二三线城市地方政府而言,既无法抗拒地价房价上涨带来的甜头,又要避免因调控不力可能导致的问责。两难之下,地方政府选择限价这种温和的方式,既是逃避,也是无奈。

  从近期中央有关部门传递出的各种信息看,将楼市调控坚持到底的决心非常坚定。限购范围扩大到二三线城市,除了政策本身的意义外,也透露出积极的信号,即房地产调控的方向不会改变,力度不会放松,决心不会动摇。

  “中央正在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降低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地方政府尽管面临两难,但也应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应该因为房地产调控影响了一点地方经济的发展,就开始动摇。”朱中一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把经济增速目标定为7%,实际上已经为房地产调控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