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一桩遮遮掩掩的并购之后,晋江喜伯登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步之霸”门店突然大量关闭,生存遭遇创办以来最大的危机,引起了业界极大关注(详见本报6月15日A25版报道)。近日,一份并购协议书的曝光,让这一并购事件渐渐地浮出水面。
“现在很多供应商手上都有这份并购协议书,我实在没办法了,只能用它证明自己的清白。”一年来,供应商一次又一次的催款,让晋江喜伯登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原老板林金典再也坐不住了,他只能向前来催款的供应商出具一份去年7月11日签订的并购协议书。
根据这份协议书,喜伯登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速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被清美(中国)有限公司并购,喜伯登、速龙出让全部公司财产(包括品牌、专卖网络、土地、设备及应收货款),债权债务归由清美承受。然而,其后产生的变故,让喜伯登、速龙、清美鞋材、供应商都始料未及。
债务纠葛 供应商催款遭推诿
“今年1月份之前的材料款,不属于清美公司所欠。”
近日,一个名为“步之霸材供商”的网友在某网站论坛上“晒”自己的催款经历。根据这位网友的描述,清美鞋材并购喜伯登、速龙后,他去清美公司要求对方还材料款时,被告知2011年1月份的材料款,清美公司会全部付清,而在此之前的材料款则不属于公司所欠。
这一消息让他不解,以前和喜伯登往来账目所结材料款的欠条,都是盖喜伯登公司的公章,去年7月底,清美公司就将所有欠条转盖速龙公司公章。此后,他的材料款都无法按时排款,每次问清美财务人员,得到的答复都是要等老板的批示。
昨日,在陈埭经营鞋材20多年的丁先生告诉记者,在并购发生之后,一开始他还不知情,照样供货,不料,拿到的欠条都变成了速龙的,在今年1月份以后,以前的喜伯登欠条也都换成了速龙的。“当时快过年了,都拿不到钱,一打听才知道,喜伯登、速龙被清美收购了,双方还闹得不可开交。”丁先生苦笑,手里的10多万货款,这半年来只拿到1万块钱。
丁先生说,和他一样被拖欠货款的有200多人,“每天都有人到清美鞋材去要钱,我每次去都能碰到好几个。”渐渐地,供货商们有了联系,相约一起去催要货款,张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被欠了100多万元的货款,“有时候能碰到老板,但还是拿不到钱”,如果实在没办法,只能考虑到法院起诉了。记者了解到,并购之初,喜伯登、速龙的应付欠款就已经将近5000万元。
并购迷局 并购协议曝光
“清美鞋材并购喜伯登、速龙,林金典的儿子林清洪获得清美的部分股权。”
前日,记者联系上喜伯登的原老板林金典,他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清美鞋材、喜伯登、速龙三家公司之间的重组并购协议及补充协议。“现在很多供应商手上都有这份协议,我实在没办法了,只能用它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份《公司并购重组协议书》签于去年7月11日,甲方为清美(中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苏清远;乙方为晋江喜伯登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为林金典;丙方为晋江速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为林裁治(林金典之妻)。
协议书显示,清美鞋材并购喜伯登、速龙,但喜伯登名下的陈埭镇洋埭村陈泉路903号厂房及变压器不在并购范围内;林金典、林裁治的儿子林清洪获得清美(中国)有限公司20%的股权,但只能是隐名股东,同时补贴人民币900万元,并将苏清远名下的上市公司清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股额5%(约合3200万股)的股票,转让至林清洪名下。
据此,林氏家族能够获得大约为价值7500万元的清美鞋材股权、现金900万元、总值约为3800万元的上市公司股票;喜伯登、速龙出让全部公司财产(包括品牌、专卖网络、土地、设备及应收货款),经核算净资产不应低于3000万元,原则上仍以原公司名称正常运营,但法人代表需要变更为清美鞋材指定的,债权债务也归由清美鞋材承受。
并购迷局 并购后纠纷四起
“喜伯登、速龙的现金流之少和欠债数额之多,让清美始料未及。”
但纠纷很快出现,其后产生的变故让喜伯登、速龙、清美鞋材、供应商都始料未及。
首先是资产核算,经过确认之后,清美鞋材发现喜伯登、速龙的净资产总额为700多万元,银行存款及现金为600多万元,应收账款为4460多万元,应付账款为4957多万元,这与清美鞋材之前掌握的信息相去甚远。“最开始以为只有2000多万的欠款,没想到清算后翻了一倍,双方的矛盾就此埋下祸根。”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当时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清美鞋材也认同了资产负债表,还签了《重组并购补充协议(一)》,承担了核算的债权债务。
根据补充协议,2010年8月1日以后产生的所有原始凭证,喜伯登和速龙应保证其真实、完整,若有出入,应以现金形式补足差额。让林金典没有想到的是,从去年8月份开始,在清美鞋材进驻团队的操作下,所有供应商货款的欠条,全部转盖速龙的公章,“以前实际的操作都是喜伯登在做,速龙只是作为一个品牌存在,没有实际资金往来的运营”,很快就把所有债务都转移到速龙的名下。此时,速龙的法人代表还是林金典的妻子林裁治。
今年1月中旬,喜伯登、速龙的变更手续开始办理,据说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们双方都去了,一个上午就把两家公司的变更手续都办好,但清美鞋材的人中午又去把速龙的材料抽走。”林金典称自己被吓出一身冷汗,就去行政审批中心询问,材料被追了回来;但这种说法被工作人员否认,“从程序上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只有材料不足才会通知企业补充”,并且喜伯登在1月18日、速龙在1月21日都完成了法人代表的变更。
各自回应
根据并购协议,林金典夫妻原本可以安心养老;林清洪将在新组建的服饰鞋帽产业部出任总经理,继续自己的事业;清美鞋材也从鞋材供应商变身品牌运营商。但这只能建立在并购顺利的基础上,眼下双方都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更无辜的是材料供应商,他们几十万、上百万的货款,眼看着就要被遥遥无期地拖欠了。
林金典:“900万元现金,至今一毛钱没拿到”前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林金典连续好几次用到“一无所有”来形容自己的处境。
林金典告诉记者,本该收到的900万元现金,至今一毛钱都没拿到;协议约定的陈埭镇陈泉路903号房产,也还没有过户到自己名下;本该属于儿子林清洪的股权、股票,至今还捏在清美鞋材手里,“等于这几十年都白干了”。
对于供应商的货款,林金典表示跟自己没有关系,一开始人家上门催,他还帮着挡一挡,但跟清美鞋材闹翻、眼看无法收场之后,他就拿出了并购协议,关于债权、债务写得很清楚。对于债务方面的出入,林金典也不认同,“我提出重新清算,但清美说赶时间,就算了,还签了协议,以后欠款由清美收,债务也由清美还”。
现在,供应商也都不找林金典了。“一方面不该我来还钱,另一方面我也没钱还,现在只能维持一下生活。”林金典认为自己和供应商地位一样,只不过他是要从清美鞋材拿到协议的900万现金,还有那没过户的房产。
苏清远:“根据协议约定,三方都应保守机密”几经辗转,记者前日终于电话联系上了清美鞋材的法人代表苏清远。
对于目前流传到社会上的并购协议,苏清远显然是清楚的,他在电话里的语气愤愤不平,“我自己行得正,就不怕被人把影子说歪了。”根据协议的约定,三方都应该保守合作机密,除非公司事务的必要,任何一方不得对外泄露有关事项及操作的任何细节,不得发布任何不利于对方的言论。而从目前的情形看,苏清远对协议书满天飞显然大感吃惊。
“现在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没必要再继续纠缠下去。”对于三方的协议为何没有得到履行,苏清远选择了回避。而对于未来会如何处理并购产生的纠纷、与供应商之间的债务,他沉默一会儿后回答,“是非自有公论”,然后挂断电话。但后来给记者发来一条短信:“事情最后会由法律主持公道,我不想没根据乱下结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