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自6月底以来国内已有七家交易所开始运营,这意味着最近一段时间内,平均三天就有一家交易所成立。高峰时甚至还出现一天两家同时挂牌运营的现象。
今年以来,各地建立交易所的热潮已从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向地方扩张,包括一些地级市甚至向县级市蔓延。根据公开信息粗略统计,已经成立和计划成立的各种交易所数量至少超过20家,仅媒体报道的今年已经或即将成立的文化产权交易所就达到十家左右。此外,还有一些“低调”的交易所并未广泛宣扬,而是静悄悄开始运作。
虽然都名为交易所,实际上“血统”有很大差别。有的是当地开办具有国资背景的“正规军”,有的则是民营企业控股。交易品种包含了艺术品、农副产品、稀贵金属、林业、股权、金融资产等多方面,交易方式也是期货、现货样样都有。其中,比较火爆的当数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以及贵金属交易所,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与艺术品、贵金属价格高涨有关。此外,在区域振兴规划推动下,金融资产交易所的组建也如火如荼。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分析,目前来看是一种鱼龙混杂的状况,一方面是有交易的客观需要,但另一方面,很多种类的市场交易实际上隐含着很大的风险。比如艺术类,一张画在完整状态下可能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把它拆分成几千份、几万份或者更多,如何展现其中的价值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另外,各类资产的交易需要一个市场规范,因为买方与卖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何克服信息的不对称就是交易所以及有关的监管者需要关注的问题。现在各种交易所一哄而上,但实际上监管是缺位的,这就为一些违法操纵交易的人创造了良好的时机。现在各类资产的价格交易过程鱼龙混杂,投资者一定要睁大眼睛,不要盲目参与。
尹中立还表示,根据《中国证券法》的规定,在没有得到中国证监会以及国务院相关部门许可的情况下,不能随意使用“交易所”这三个字样,所以现在各类的证券交易所,无论是贵金属交易所还是文化类的交易所,如果没有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或者国务院相关部门的许可,实际上都是不合法的。各类交易所的交易产品可以归结为有价证券,应该都归中国证监会来统一监管。目前交易所泛滥的情况应该引起中国证监会的高度关注,及时提出一些规范、整顿措施,如果任其泛滥的话可能会形成局部风险,甚至是社会的不稳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