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网友晒理由不想被“七夕” 牛郎织女是夫妻非情人

  这个周末恰逢农历“七夕”,与婚登排队、玫瑰看涨的“大趋势”相反,很多网友纷纷提出“不过七夕”,并列出“不过七夕的N条理由”。不少人觉得,虽然是弘扬传统,但是硬把“七夕”说成“中国情人节”理由太牵强。也有网友质疑,中国传统节日非得挂靠在洋节的名称和习惯上,那过传统节日还有什么意义?

  理由一

 凄美鹊桥会

 不是“良辰吉日”

 “我小时候就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夫妻不能在一起,一年才能在鹊桥上相聚一次,挺凄美的故事。”所以市民王小姐听到“结婚登记争抢七夕”、“七夕结婚超过8月8日”的消息,觉得有点儿不理解。

 在北大历史系读研的小吴说,七夕原本是“乞巧”,古时候原本是女性拜织女,希望能像织女一样美丽、灵巧、聪明。此外,民间还流传着阴历七月七是魁星的生日,读书人在这天拜祭一下,祈望自己中状元。“有个爱情故事就是情人节,有点儿风马牛不相及”。

 理由二

 牛郎和织女

 是夫妻非“情人”

 在一家知名论坛上,很多网友发帖说,按照民间传说,牛郎和织女算是合法夫妻,还有一双儿女,只不过因为“门不当户不对”,加上牛郎“没车没房”,王母娘娘才从中作梗。“七夕鹊桥相会表达的是一种夫妻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忠贞,和情人节要表达的根本就是两种情感”。

 网名“墨迹未干”的网友说,“情人”在中国古代不是什么好词,把七夕当作“中国情人节”没有根据。

 理由三

 中国传统节

 又成了“送花日”

 记者在双井附近一家大型商场看到,很多商家都挂出了“七夕好礼”的促销广告,其中钻石首饰和玫瑰花当仁不让。平日里5元一支的红玫瑰已经价格翻倍,老板得意洋洋地告诉记者,七夕当天,他已经发动家里的亲戚一起帮着送花了。

 教高中语文的贾老师告诉记者,七夕源于汉朝,比西方情人节早好几百年,但现在怎么看都觉得是沾了西方情人节的光,商家又借机卖出一大批首饰和玫瑰花。“要是过传统节日的意义只在于此,那真是过不过两可,还是给年轻小伙子省点儿钱吧”。

 ■记者手记

 传统节日 别靠“烧钱”维持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七夕回来了,但古诗中这极致的浪漫却找不见。钻石和烛光的光芒,早已让那些来凑七夕热闹的男女无暇顾及天上的星宿。

 当我们追逐着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有关部门大声疾呼弘扬传统的时候,一千多年前漂洋过海向我大唐学习的邻国日本,依然保持着我们失传的传统。记者的一个同学曾在日本留学,他说,日本的七夕根本跟爱情无关,而是延续着“乞巧”的风俗,人们穿着传统的服装参加“七夕祭”、看焰火大会。商场中也不见“绑架”节日的促销,而是给顾客免费准备很多彩色信笺,竖起许愿树,人们写诗歌写愿望,挂在许愿树上,希望自家的女孩健康灵巧。

 民俗专家赵书告诉记者,七夕习俗中流传最久、最广的是“乞巧”。“‘乞巧’的原意是大姑娘、小媳妇这一天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但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牛郎织女七月七鹊桥相会的爱情神话,七夕原有的文化体系已经有些本末倒置了”。他说,七夕可以说是一个“从天文到人文”的节日。节日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就像春节吃饺子、端午饮雄黄,是根据时令季节形成的传统,不是商家“忽悠”起来的。“旧的习俗有穿针、吃巧果,新的习俗可以随着传统节日的复苏逐渐形成。比如咱们一起熄灯10分钟,大家一起寻找牛郎织女星”。

 如今,一个个节假日都和花钱联系起来。天价年夜饭、搭配着红酒卖的月饼和粽子,还有这硬套上“情人节”外衣的七夕,传统中国节,除了花钱,还能做点儿什么?(记者 王萍)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