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街上戴眼镜的小孩子是越来越多了。于是,当妈的都很紧张,该怎么保护好宝宝的眼睛。近日,本报亲子论坛内就有妈妈发帖,担心宝宝早走路、捡小物品与近视是否有关系。
专家:有近视家族史的宝宝不宜过早捡小物品;生活中尽量避免蓝光伤害
屈光状态检查可测出宝宝眼睛状况
这位妈妈在网络上查了一些资料称,过早地学走路,小孩因看不清眼前较远的景物,便会努力调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来注视景物,这样会对小儿娇嫩的眼睛产生一种疲劳损害,反复则可损伤视力,另一方面,小儿学爬行一般是在室内进行,这可避免室外强光对眼睛的直接刺激,而学走路一般是在室外进行,这便不可避免地造成强光对小儿眼睛的损害。另外,如果让孩子在6个多月的时候玩黄豆或者捡小物品,是否也会和早走路一样造成近视呢?
说法是否有道理?泉州市儿童医院眼科视光师李鹏婷称,早走路、捡小物品与近视并没有关系。早走路只是担心对骨骼方面的影响,阳光下学走路对视力并不会造成影响。对于捡小物品,如果孩子有远视性弱视,穿珠子、捡黄豆等精细动作对视力的恢复是有好处的。而如果是有近视家族遗传的宝宝,还是尽量避免这样的活动,如何知道宝宝的视力是否在正常范围呢?妈妈们可以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的眼科做一个屈光状态的检查,了解一下宝宝的视力情况。
预防近视方面,妈妈对于稍大一点的宝宝也有疑惑,太早认字会不会影响视力?李鹏婷称,认字是可以的,但是在认字时,家长不要把字写得太小,学习的时间不宜太久。平时看电视的时间不宜太久。专家建议3岁内的宝宝一次学习时间不超过20分钟。阅读每40分钟须休息5~10分钟。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好也会因疲劳造成假性近视。另外,近视与弱视并不等同,近视往往是后天习惯造成的,而弱视则是先天的因素居多。
提防蓝光伤害
说到光的问题,专家倒是有一点需要提醒的。蓝光并不是蓝色的光,和蓝衣服、蓝天不是一回事。蓝光是波长为400~500nm的高能量可见光。我们知道,光对视网膜的损害程度取决于光的波长和强度以及暴露时间长短。因紫外光和红外光通常被角膜和晶状体吸收,因此一般不会照射到视网膜。但蓝光可以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对其造成光化学损害,加速黄斑区细胞的氧化。因此,蓝光被研究证实是最具有危害性的可见光。
关于蓝光,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蓝光的最大危害性风险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婴儿出生时的晶状体相对比较清澈;在0~2岁这个年龄段,大约60%的蓝光可以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一直到60岁之后,蓝光的吸收穿透率才减到20%。蓝光存在于阳光及人工照明的各种设备中,比如照相机的闪光灯、手机灯光、野外照明灯、浴霸等。蓝光会加速视网膜黄斑区的细胞氧化,过量照射甚至会损伤视觉细胞。如果黄斑区长期接触蓝光,会增加年老时眼睛出现黄斑病变的风险,以及今后角膜炎、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的几率。因此,太小的孩子应该尽量避免这些人工的伤害。
这时,不少家长们会问,宝宝是不是就不能晒太阳了?当然不是。李鹏婷称,晒太阳可能增加维生素D的吸收,增强免疫力。但父母需注意给宝宝晒太阳的时间和方式及对宝宝眼睛的保护。建议在太阳光不是很强烈的时候,比如说上午10点之前,长度在半小时左右为宜。避免强烈的阳光直晒到眼睛,这样可避免强光对宝宝眼睛的损害。对于较大的孩子,如果需要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最好的保护方式也可以选择戴合格的儿童太阳镜。(本网记者 陈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