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作客南国书香节佛山分会场带来讲座《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
百善孝为先,很多人都记得一则电视公益广告:年轻的妈妈睡前给老母亲端水洗脚,年幼的儿子看到了,也端来一盆水要给妈妈洗脚。作为感恩教育的一个样板,近年来“洗脚”模式风靡大江南北。近日,知名学者蒙曼却“炮轰”洗脚之风,称中小学生给父母洗脚是愚孝,一时引发争论。
据媒体报道,8月20日,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在广东佛山开讲座时,谈及中小学组织学生给父母洗脚学感恩的现象,她表示“给父母洗脚是愚孝”。她说:“洗脚就是尽孝吗?我不这样认为……很多人感到两个人养家里4个老人责任重大,这才是最本质的孝道与家庭责任感,根本就不需要把母亲的脚抱一抱才能体现……”
给父母洗脚表达孝心的做法,早在清代已有之。文学批评家朱大可曾撰文称:“光绪二年,徽州官府组织数百个良家媳妇给公公洗脚,场面壮观……”中小学给父母洗脚的举措可追溯到2001年,当年,武汉市25中给500多名初一学生出了一道特殊“家庭作业”:为家长洗一次脚,并写出洗脚的经过和感受。此事见报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当年武汉市25中的校长钱秋元,堪称是学生给父母洗脚的首倡者之一。昨日,他介绍,当时,考虑到不少学生与父母缺少沟通,于是编写了“孝亲三字经”,并号召学生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活动效果相当好,一些孩子和家长感动得热泪盈眶。两代人的心理距离在洗脚中一下就拉近了。”
如今,62岁的钱秋元已是武昌区教育学会副会长、武汉市督学。昨日听闻“愚孝说”,他表示强烈反对。“作为孝亲教育的一种载体,洗脚这种形式不应被一棒子打死。”他认为,洗脚是情感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学生有触动,到现在都还不失其象征意义。不过他也指出,有的人把洗脚功利化了,只学到了皮毛,失去了实质意义,“我觉得洗脚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有用,至少它能唤起孩子们孝顺的意识。”
关于洗脚的质疑声一直不绝于耳,焦点主要针对洗脚“一刀切”的形式主义倾向,并怀疑洗脚有作秀之嫌。
今年湖北省高考文科状元肖钰称,洗脚只是一种形式,只要能表达亲情的内容,没必要过于苛责。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范先佐教授认为,说“洗脚是愚孝”未免言之过重,但感恩父母也不能模式化为洗脚。除了洗脚,还有梳头、捶背、帮父母做家务等,只要是有益于父母与孩子接触和沟通的健康方式,都是值得鼓励的。
回放: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小学生给父母洗脚是愚孝
精彩发言
小学生给父母洗脚,不就是把我们推倒的东西又捡起来了吗?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讲究的是对等的尊重。
《还珠格格》是古装剧,只是给现代人套上了古时候的衣服,不能以它来评价历史,它跟历史剧还有很大的区别。
都说央视《百家讲坛》是一个造星工厂,在讲坛上亮相的教授学者很容易成为“学术明星”。其中最新最年轻的一位,是被誉为“小于丹”的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昨日下午,她作客南国书香节佛山分会场,为佛山读者带来讲座《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蒙曼说起自己的观点滔滔不绝,十分凌厉。
《还珠格格》不是历史剧
最近热播的新版《还珠格格》,不少剧情和对白设置,被网友批评为颠覆了历史,对此,蒙曼直言:“这是古装剧,只是给现代人套上了古时候的衣服,不能以它来评价历史,它跟历史剧还有很大的区别。”
从央视《百家讲坛》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受关注的程度可以看出,内地正在出现“历史热”,人们渴望通过大众传媒了解在教科书和历史典籍中学不到的更加生动鲜活的历史知识。
反感给父母洗脚感恩教育
时下大兴国学教育,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中小学还喜欢组织学生给父母洗脚,学习感恩。
对此现象,蒙曼表示反对。“小学生给父母洗脚,不就是把我们推倒的东西又捡起来了吗?这种愚孝,已经在鲁迅时代被推翻,为何现在还要去捡起来呢?孝道本身是什么?洗脚就是尽孝吗?我不这样认为。今天来佛山的路上,谈到现在的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感到两个人养家里4个老人觉得责任重大,这才是最本质的孝道与家庭责任感,根本就不需要把母亲的脚抱一抱才能体现。许多传统文化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看,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讲究的是对等的尊重。”
谈到时下小孩子穿汉服学习古文化,她也不赞成。“有一次我问小孩子,这样穿舒服吗?他摇了摇头。这说明,根本不是在恢复传统文化,这样的恢复,只是一种表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