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第二届世界闽南文化节将在泉州举行。这是闽南文化的一大盛事。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包括开幕式文艺晚会、第二届世界泉州同乡恳亲大会暨泉州市海外交流协会成立大会、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揭牌仪式、设立中国社会科学院闽南文化研究中心等13个项目。
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最后一批征集文物昨抵达
闽南网5月28日讯 昨天,来自漳州的27件文物,作为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最后一批应征文物运抵泉州。其中两个不多见的漳州傩戏面具以及一枚见证中西贸易的西班牙银币和一个直径43厘米的红绿彩瓷盘,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闽南文化的多样性。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表示,4月中旬开展文物征集以来,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从泉州、厦门、漳州、潮汕及东南亚一带累计征集文物314件。现在大规模的文物征集基本完成,接下来展示中心将紧锣密鼓地对文物归纳、分类,然后进行布展,预计6月10日前,布展将初步完成。展览将表现乡音、戏剧、民俗、宗教等包罗万象的闽南文化。
傩戏面具
一大一小的两个木雕面具,眼睛和嘴都有镂空,獠牙毕现。泉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两个应该是傩戏面具。
记者查阅资料,“傩”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驱鬼的慢节奏舞蹈。2004年,漳州曾在九龙江北溪边的浦南发现过“浦南大傩”的存在,也是古老傩戏家族的一种。
陈建中认为,木雕头像主要是用来娱神,当地每到节庆之时,为了迎神,人们就会带上头像,跳舞以取悦神灵,这在闽南地区着实不多见。
西班牙银币
漳州征集到的文物中,有一枚小小的西班牙银币。
巧合的是,在5月18日本报与泉州市博物馆开展的鉴宝活动中,一位市民也持有好多枚这样的银币。
当时福建省博物院的专家认为,这是16至17世纪,墨西哥成为西班牙殖民地时,西班牙在当地制造的银币。专家说,那时正值明清时期,中国海上贸易发达,中国的货物兑换成西方货币是很频繁的。据说有上百枚这样的西班牙银币,将在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展览。
红绿彩瓷盘
直径43厘米,一个硕大的红绿彩瓷盘很抢眼。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对陶瓷颇有研究,他说这款红绿彩瓷盘,应该是明朝中晚期,漳州平和出产的“克拉克瓷”,主要销往东南亚。
克拉克瓷的特点是宽边,在盘、碗的口沿绘分格及圆形开光的山水、人物、花卉、果实等。此次漳州征集到的这个大瓷盘上面绘有花卉和鸟类。陈建中表示因为这个瓷盘在水下发现,所以含铅的花纹在海水的浸泡下成了墨绿色。(本网记者 吴月芳 谢向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