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记忆

        守望乡愁


    在泉州西街,这是一个消失的地名:君子巷。

  旧时君子巷的坐标,大抵可以现在的泉州影剧院来定位。在泉州影剧院还未建时,那片土地面街并立着傅、史、粘三座宗祠,三座宗祠后边的小巷,即为“君子巷”。今人不识君子巷,却也能从细细碎碎的历史痕迹,和口口相传的故事里探知一二。

  

       南安石井镇奎霞村,面海,与大嶝和金门隔水相望。

  十几个字的地标注释,奎霞村像个温婉如水的女子,干干净净地立在纸上。

  3000多人口的奎霞村,侨属达九成,旅居境外并繁衍的人口,是村庄人口的五倍之多。

  简笔勾勒村庄状况的几个数字,一口气说完也不带喘,可长在奎霞村这块土地上的那些情绪,无尽的期盼、想念、记挂、牵绊,漂洋过海,翻山越岭,好像花去一辈子也读不透。

宅门锈迹生 南安奎霞念游子
南门兜挤烧包 挤不过路角头

       路角头,如今泉州恐怕很少人知道这个地名了。它没有门牌,现在也很少人叫起,可是它总是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路角头位于万寿路和聚宝街之间,是一个四岔路口,振兴小学(现鲤城实验小学)上下学的必经之路,码头工人的必经之路,渔船员进市区的必经之路。早年没有超市时,这里自然成为购物中心,拉板车的、骑人力三轮车的和行人混杂一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便有“南门兜挤烧包,挤不过路角头”的说法。

     一端是热闹的关帝庙、清净寺,一端是泉州市区曾经最重要的交通集散地旧车站,在涂门街串起二者的交通要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名叫“讲武巷”。后来讲武巷更名“宣武巷”,车站也搬走了,石板路拓宽为水泥路。

门牌上的讲武巷
绕不过的半蒲街
有种泉州记忆叫做花巷
     有一种老泉州记忆,叫“花巷”。

  这里每一处树阴、每一块石板、每一家店铺,都与往事相连。

  花巷那家照相馆,是否拍过你的童年照?

  那个一脸神秘的算命先生,你和他聊过天吗?

  百年古厝繁茂的薜荔,有没有被你和小伙伴摘掉了果子?

  在花巷旅行时,和你擦身而过的TA,是什么身份?

  那家花店的老板娘,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美人吧? ……

招贤遗迹难再觅 潘山记忆今犹在
    “泉州西门外潘山村”……清末民初时期,这一带居民的侨批上,总要特别注明“潘山”二字,才能收到信件。丰泽区北峰街道招贤社区,故名“潘山”,大家对此都不太陌生,因为至今大家都还习惯这样叫着。

    潘山衔接丰州古城和泉州市区,见证着泉州城市发展的历史。

石头街上
长存的海丝梦

    石头街所在的东海街道法石社区,地处晋江下游江海交汇的冲积平原上,枕山靠海。既是泉州湾内重要的通商良港,也是后渚港往泉州城的陆路必经之地。

    老街因何得名,竟然有七种说法之多,此处已难赘述。有人说因建在岩石下而得名,也有说因为盛产花岗岩而得名。还有一说,南宋末年,蒲寿庚为迎接元军从后渚港登陆,铺石路迎接元军入城。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679111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泉秀街沉洲路莲花大厦4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12 闽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2011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