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 全球蔓延
    解读你知道和不知道的Zika Virus

  寨卡病毒,英文名Zika Virus。据世界卫生组织1月底统计,美洲、非洲等地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出现寨卡病毒传播,蔓延迅速。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主要是伊蚊,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国家卫计委表示,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区。
  不过,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月23日称,全美新增的14例女性寨卡患者,感染方式疑似性接触。一旦确诊,这些病例将为“寨卡可通过性传播”的说法提供重要佐证,使全球防疫工作难度加大。
最新消息
解读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Zika Virus)是一种热带蚊媒病毒,属于黄病毒家族。“ZIKA”是乌干达语,意为“杂草”,该病毒于1947年再乌干达的恒河猴体内首次发现。
  寨卡病毒有包膜和二十面体的蛋白衣壳,为正链 RNA 病毒,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属近亲。

  新生儿小头症是一种脑神经失调病症,患有此病症会导致脑部发育不全,终身不能自理生活。新生儿小头症的特点是头小和脑发育不全。分伴和不伴其他畸形两类,均包括遗传、环境和原因不明3类情况。由遗传决定者为原发性小头畸形,是一种独特的情况。
  主要传播途径是蚊虫叮咬(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传播,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毒也会通过性传播或者母婴垂直传播。
  人被带有寨卡病毒的伊蚊叮咬后,经过约 3~12 天的潜伏期后,约 1/5 的感染者会发病出现症状。
  寨卡病毒主要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传播,于1947年在非洲的乌干达恒河猴体内首次被发现。2015年爆发疫情后,在美洲的巴西、智利、非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
  目前,寨卡病毒陆续进入中国境内。截至28日,一共确诊了8例,其中江西省1例,广东省4例,浙江省4例。
  大多数情况下,感染者无任何症状。仅少数会表现轻微发烧、皮疹、关节疼痛、结膜炎及疲劳感等,症状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症状通常相对轻微温和,可持续数日至一周,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仅需服用普通止痛退烧药物,注意休息和大量饮水即可,严重者需要就医。

几天内可能出现症状?

  记住这个时间:两周。如果你从南美回来之后14天内,没有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那就可以说你没有感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介绍,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相对权威的资料显示为3-12天。所以,在实践中一般在暴露后观察两个星期,如果没有发病就基本没事了。



  据国家卫计委网站称,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成功研制该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掌握了寨卡病毒的检测方法。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表示,诊断寨卡病毒主要依据:

  一是血液中是否有寨卡病毒核酸,2-5天(宽泛一些3-7天)采血阳性率较高,超出这一时间范围的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

  二是通过血清学诊断,在病人出现发热症状4天之后,检查寨卡病毒中和抗体。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为同属,会有交叉免疫反应。单纯寨卡病毒感染的中和抗体滴度会明显升高,大于登革病毒的4倍以上。

如何预防寨卡病毒
     避免去疫区
    避免蚊虫叮咬   
住处旁边环境处理
  使用纱窗 

穿着长袖衣物
  使用除虫剂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679111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泉秀街沉洲路莲花大厦4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12 闽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2011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