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上海钢贸里的周宁帮 发迹衰落史
周宁县,宁德的一个山区县,人口仅20多万,却有5万多人在上海从事钢材贸易,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福建涌入上海的创业大军,把持了40多家大型钢材市场,建筑钢材交易额上千亿,约占上海建筑钢材市场总批发额的70%、零售额的80%。[详细]
-
为何上海银行拒绝给福建人贷款?遭拒原因分析
很多在上海从事钢贸生意的福建人向上海的银行骗取巨额贷款,后来无力偿还,形成大量坏账,让上海的多家银行损失惨重。这说明,上海部分银行被前几年骗贷给吓坏了,因担心再次骗贷,所以一律拒贷。[详细]
-
沪银行不向福建人贷款?征信系统不完善规避风险
由于银行征信系统还不完善,无法准确掌握福建籍借贷人的信用情况,就不愿意对福建人发放房贷。再加上多个省份不良贷款快速攀升——有机构认为不良贷款峰值将出现在2015年中或年末,到今年年底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将达到11247亿元。很多银行发放贷款自然会比较谨慎。[详细]
-
黄浦江畔钢贸圈周宁帮沉浮录:曾经风光无限 现难出困局
“中国钢材看华东,华东钢材看周宁。”钢贸圈的“周宁帮”曾经风光无限,日进斗金,然而从去年开始,钢贸业信贷危机爆发,“周宁帮”两名大佬官司缠身,且危机在钢贸互保模式下迅速蔓延。[详细]
-
福建人在上海银行贷款难惹议 银行放贷开“地图炮”?
一个地区部分人不诚信不能代表所有人不诚信,过去一个时候诚信状况差也并不表明现在诚信状况就差,一棒子别打死所有人,金融交易固然需要考核信用记录,但是这种记录里不应该包括地域歧视,放贷审核不能开“地图炮”。[详细]
- 个人征信记录不好
- 个人资质不满足
- 申请材料不合规
- 当前负债过多
- 单身狗鄙视情节
曾经在上海一张“350”福建身份证值40万元,钢贸危机后却遭到上海各大银行的“封杀”,不难看出“350”这个身份数字折射出商业利益与社会信用之间的博弈,也带出银行与个人对风控的把关弊性。
不管是周宁人还是福建人,上海银行此番“连坐”行为不免与上海大气的身份不符,标签化与地域化实则系阻碍现代文明的诟病,正所谓没有所谓的“特权”,才有所谓的“平等”。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679111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泉秀街沉洲路莲花大厦4楼 
CopyRight 2012 闽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2011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