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大学官方微信发布一组老教师手写教案图,7位老师笔调从容,深度、广度非同一般,认真精神催人奋进。随着岁月的流逝,纸张虽已微微泛黄,但文字依旧清晰可见。
杜顺德教授1928年受聘于原华西协合大学,他的全英文教案让人叹为观止,展现了大家风范。在教案上,他还标示了神经学、儿科学方面的图示,并在空白处做了细致的标注,不难想象这位学者在当时是多么认真严谨地准备着教案。
1947年受聘于四川大学、曾任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毛坤教授,用毛笔挥就了《西洋史部目录纲要》。泛黄的纸张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古典韵味十足,让我们仿佛回到了当年,先生的摇头沉吟似在耳畔。
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老师,化工机械系古大田教授的教案展现了机械类学科对于画图的严格要求。在小小的纸张上,整整齐齐地排列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图解。图虽小,却“五脏俱全”,线条的起折转承将各种设备真实再现。
于1959年负责创建四川大学哲学系的卿希泰教授的教案手稿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但其中蕴藏着的是卿老师的育人精神。
下图是1981年受聘于四川大学的向纯武老师的《中国新闻事业史》教案。随着岁月的流逝,纸张虽已微微泛黄,但文字依旧清晰可见。岁月能够轻易风蚀轻薄的稿纸,却抹不去老师的奉献。
王红老师,现任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她的《中国文学》讲稿,字迹行云流水,红笔划出重点部分,拼音注释难字难句,在难点处还辅以细致入微的教材分析。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鹏老师的《近代物理》教案,文字工整,井井有条,笔调流畅从容。此外,细心的李老师还在下方标注了页码。
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陈波老师的字迹潇洒流畅,文本重要之处,他还细心地做了批注。整个教案看起来详细而不失工整。觉不觉得泛黄的纸张上迸发出了知识的火花呢?
你见过郭沫若先生的手稿笔记吗?郭沫若《国文》笔记还有我们谢校长在大学学习期间的笔记哟!谢和平校长《材料力学》笔记如今,虽然电子版取代了手稿,但当我们再听见“手稿”、“书信”等字眼时,心中仍旧会涌起“怀念”、“追忆”的情绪。看了老师们的教案,这感受是不是更深了呢?(大川 图片来源/档案馆 文字/向令 编辑/向令)
图集推荐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